实验中心     系所导航     办事指南     English     在线投稿    
研究生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教学安排 >> 正文

0852 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3-09-0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学位类别:

 251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0852 工程博士硕士

 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085272 先进制造

 执行开始--终止年级:

 2013--2015

 制订二级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研究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一、  学科概况

  依托8188www威尼斯在轨道交通轻质高强结构材料设计及制备、高性能复杂构件的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方面的学科特色,以“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与“交通运输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粉末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财政部立项成立的“轻合金研究院”等为创新研究平台,利用学校与有色金属工业、轨道交通工业重点企业联系紧密的行业优势,结合学校与中国铝业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公司等联合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美国Honeywell公司联合中标承担的C919大型客机的机轮、轮胎与刹车系统与起落架系统项目,与中国南车集团合作开展的“高速列车谱系化技术平台及系列车型研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等项目,选择具有良好综合素质、较好理论基础、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实践,发挥学校水平、多学科交叉优势、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水平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国家在先进制造领域内造就一批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先进制造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前沿技术,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把握先进制造领域的产业和工程技术发展方向,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先进制造领域重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引领、推动行业与企业工程技术创新的领军人才。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须具有人文素质、专业基础、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开展工程项目及工程管理、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1. 人文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追求卓越的态度,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专业基础要求:系统掌握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大型工程研究和开发、工程科学研究所需的专门的制药工程技术知识。
  3. 工程能力要求: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4. 管理能力要求: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和系统性思维,具有主持开展工程项目及工程管理能力。
  5. 沟通能力要求:具有高效沟通与交流、不断进取与提高的能力。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08527201 高性能制造


2

08527202 先进材料


3

08527203 轨道交通设备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一)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6年。
  (二)培养方式
  工程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团队联合指导。根据工程博士生所承担的重大项目情况及知识能力背景,从学校和企业双方选择5-6名指导老师组成,其中学校导师3-4名,在注重多学科结构的原则下从学校相关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选择学术水平高、承担和组织重大项目经历丰富的高层次师资担任;企业导师2-3名,按个性化培养原则,根据工程博士生所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或工程任务情况选择具有丰富重大项目和工程组织实施能力和经验的企业总师、项目负责人担任。
  导师团队实行分工合作制,学校导师负责对工程博士生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学习的指导,企业导师负责工程博士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组织能力的培养,校企导师团队共同负责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制定、研究方向和课题选择,研究计划和方案确定,与工程博士生一起,共同组织研究课题的实施和科研攻关。
  定期聘请国外大学的教授来华讲学,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打通与相关国外企业进行短期企业研修的通道,提高工程博士生的国际工程能力。
  (三)课程学习
  1.工程博士生的理论学习课程体系设为“公共学位课”、“领域前沿理论与技术”、“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和“领域专题”四个模块,“领域前沿理论与技术”主要为领域内的相关前沿理论和技术基础课程,“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工程组织与管理、经济法律、跨文化交流等相关的基础理论或案例分析等课程,“领域专题”为为领域内的最新技术进展、发展动态等专题讲座。每个模块内具体课程的设置或选择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每个工程博士生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由其导师团队进行个性化设计与安排。
  2.学分要求
  修满17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2学分,领域前沿理论与技术课程3学分,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培养课程4学分,领域专题课程3学分,培养环节5学分。
  3.教学方式
  主要采取以案例教学结合工程实践为主的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方式式:
  ①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工程博士生可在全校所有研究生课程中选课学习;
  ②加强开放性,通过与兄弟院校合作及国际交流等途径联合培养;
  ③由导师或聘请专家进行各种形式的讲授或研讨。领域专题讲座主要利用学校的学术资源,通过支持工程博士生参加校内外、国内外相关领域高水平讲座、专题报告和学术会议进行,学校也将结合所承担的重点科技专项和工程技术创新问题和项目,组织高水平的专题研讨。
  4.考核方式
  以能力考核为主,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采用阶段考核、知识考核、能力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具体形式为课程论文、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专题研讨、项目训练、操作考核等。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要求

 专业学位课分组

 学分要求

 分组说明

 公共学位课

 2

必修一组

 3

 

 专业学位课

 10

必修二组

 4

 

 选修课

 0

必修三组

 3

 

 培养环节

 5

必修四组

 0

 

 补修课

 0

必修五组



 总学分

 17




 学分说明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号与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说明

01 公共学位课

050201101 博士生综合英语

64

2

秋季

公共课任选一门

01 公共学位课

050202100 专业英语与国际交流

32

2

秋季


01 公共学位课

125112101 商务英语与沟通

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70111409 科学工程数学方法与数值模拟

48

2.50

秋季春季

必修一组任选两门

11 必选一组

081901201 高等工程力学

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0202400 疲劳寿命与损伤容限

24

1.50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0202401 复杂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

24

1.50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0202500 机械与制造科学前沿及其研究进展

24

1.50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80501200 材料科学前沿及其研究进展

64

4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0501201 材料近代物理研究方法及技术

24

1.50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2302400 轨道交通设备先进制造技术

24

1.50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2302500 轨道交通设备前沿技术及研究进展

24

1.50

春季


12 必选二组

125112407 投资项目评估

32

2

秋季


12 必选二组

120217303 战略管理

32

2

秋季春季

必修二组任选两门

12 必选二组

125112406 领导学

32

2

秋季


12 必选二组

120217407 经济法

32

2

秋季春季


12 必选二组

125112408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32

2

秋季


12 必选二组

125112405 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

32

2

秋季


13 必选三组

080202402 微米/纳米制造技术专题

24

1.50

春季


13 必选三组

080201416 高新技术物理基础专题

24

1.50

春季

必修三组任选两门

13 必选三组

080202403 高端装备智能化专题

24

1.50

春季


13 必选三组

080202404 产品服役性能检测与实验技术专题

24

1.50

春季


13 必选三组

080502400 应用物理冶金专题

16

1

春季


13 必选三组

080502401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专题

16

1

秋季


13 必选三组

080502402 先进工程材料专题

16

1

秋季


13 必选三组

082302401 轨道交通设备服役安全及保障技术

16

1

春季


13 必选三组

082302402 列车空气动力学与安全车体

16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

000001803 博士生资格考试


1

秋季

培养环节全选

45 培养环节

000001804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

000001805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0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

000002802 工程实践

32

2

秋季


 

课程说明

 

六、临床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实践教学

   工程实践着重进行工程博士生的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实践教学内容包括:
  工程博士生的实践教学着重重大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大型工程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培养计划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具体实践教学结合联合培养企业及校企联合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或其他国家重大工程创新项目进行。
  1. 重大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
  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指导下,以项目组主要成员身份参加校企共同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企业重大工程技术创新项目研究,并在导师团队指导下独立承担和负责项目的部分工作,独立制定研究方案,完成部分研究内容,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的立项设计、研发实施、运行机制与管理办法,撰写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实践报告并根据培养计划获得相应学分。
  2. 大型工程企业管理能力培养实践教学
  结合工程博士生的实际情况,为工程博士在联合培养企业安排总经理助理、总师助理等职位,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新产品研发组织工作、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系统了解并掌握所在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关键技术、工艺装备及其产品质量控制体系。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所在企业的技术现状和经营情况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工程企业管理能力培养实践报告并根据培养计划获得相应学分。
  

七、学年总结与筛选考核

   在每学年放假前,学校组织研究生对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成绩、科研业绩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每学期对研究生进行筛选,达到退学规定的研究生要根据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学籍处理。
  

八、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

   博士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学分,参加资格考试通过后才能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九、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工程博士生学位论文应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论文的主要标准是在应用科技知识、工程设备等解决有重要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原创性、在应用工程工具解决一项有意义的具体问题方面的首创性。
  1. 论文选题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企业、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关键课题,学位论文应具有较高的难度和创新性,反映学位申请者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研究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在导师的指导下,工程博士生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10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40篇以上)的基础上作公开的选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
  2. 论文开题报告
  工程博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的前半学期内完成,根据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进展情况也可以加以调整。
  

十、学位论文工作检查与考核

   在入学后的第五个学期初,对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导师团队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对综合能力较差、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研究生提出警告,或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发表学术论文

   工程博士学位申请者,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提供基于在学期间的相关研究获得的以下各项成果之一:
  (1)以本人贡献为主的研究成果已经形成国家或者国际标准;
  (2)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署名前3位)、或者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署名前2位);
  (3)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项;
  (4)以本人贡献为主形成的 “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及其论证报告”, 或者“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及其设计报告”,并获得同行认可。
  (5)有2篇学术论文被SCI或EI收录,其中1篇在国外SCI或EI收录源刊上发表,申请者必须是第一作者,并以8188www威尼斯博士研究生身份署名。
  

十二、学位论文答辩

   1. 论文质量
  工程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技术论文,论文选题应与学校和联合培养企业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紧密结合,研究内容着重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
  2. 论文形式
  论文形式可以是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结题报告或高水平研究论文,也可以是由一系列小的实践项目研究论文组合成的学位论文,以一系列小论文组合的学位论文必须是能证明研究生有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方面的贡献和创新。
  3. 论文撰写、评阅和答辩
  按8188www威尼斯工程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及学位授予相关要求和工作条例执行。
  

十三、主要参加专家




分享到:61.4K